商务英语

高铁上的ldquo免费水rdquo


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89亿人次。按铁路部门规定,多数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车票免费领取一瓶“西藏冰川矿泉水”。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免费水发放随意、地点不明显,超过一半旅客喝不到。在铁路建设负债水平居高的背景下,免费水生产商毛利率多年超70%,净利润6年涨近40倍。

旅客要么“喝不到”要么“随便拿”

记者近日在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多个沿线车站发现,明确“一票一瓶”的免费水站管理混乱,旅客要么“喝不到”,要么“随便拿”。在上海火车站这样的大站,有10余个候车室,赠水点却只有一个,且位置不容易找。而在厦门北站的赠水点,记者看到,多达数十箱的赠饮瓶装水在高峰时段却无人管理,路过就可以随便拿。南京南站发水人员则表示“原则上一票一瓶,但多拿一瓶也无所谓”。

采购量根本不够10人有8人喝不着

年,全国铁路完成发送旅客23.2亿人次,其中高铁列车占比达38.5%。根据铁路部门公告,免费赠水是营销服务,目前只提供“西藏”一家品牌,多数持有动车、高铁旅客可凭票免费领取一瓶,但“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表示,从西藏矿泉水生产商发布的采购公告看,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企业——中铁快运是名副其实的“大客户”:其近年采购量保持在5万吨/年,按每瓶毫升计算,约合1.5亿瓶。据多位专家测算,“如按高铁列车全年超过8亿人次的发送量估算,10名乘客里就有8人领不到”。这意味着,免费水本身采购量与旅客人数就不匹配。

招标信息未公开外资控股生产商6年净利润涨40倍

发放数亿瓶的免费水由谁来买单?多数车站均在赠水点公告声明,票价中不含“免费水”价格。不过尽管免费水是无偿向消费者赠送,但仍由铁路部门花钱采购。据香港中央证券登记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免费水的生产商西藏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公司的大股东则注册在美属萨摩亚群岛,是一家外资控股企业。

公告显示,年到年的6年间,西藏公司营业收入增长6倍,净利润增长40倍,其中年毛利率超过70%。最高峰的一年,近90%的瓶装水都卖给了中铁快运。

法律人士表示,按照现行招标投标法,在我国境内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但近年来,中铁快运、公司从未公开任何招标程序。年,深圳一位律师申请公开矿泉水采购信息,却被以“不属政府信息”未被受理。

采购价竟比零售价还高中铁买水花了近16亿

据西藏公司北京管理平台大客户部销售人员介绍,该公司的毫升装矿泉水有两种规格:一种是白色瓶盖的“铁路专供版”,还有一种是蓝色瓶盖的普通零售版。

以年为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中铁快运“买水”就花了3.23亿元。按每年5万吨、约合1.5亿瓶计算,采购价约每瓶2.15元。但目前在淘宝等电商网站,白瓶盖的“铁路专供水”最低售价为2元一瓶,还不乏“买2箱送1箱”优惠。记者随机从上海、江苏等地卖家购买多个样品,经代理商核实均系正品。

尽管属“营销手段”,花巨款买水依然要所有乘客分担成本。仅从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从年首次采购至今,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李红昌认为,即使赠饮成本不包含在票价内,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还是会计入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最终由国企、乘客埋单。

花大钱送免费水不如降低餐食售价实惠

专家指出,在我国,铁路仍是国有资产投资为主的公共服务产品。争议背后依然存在问号:

一是赠水环节管理有待完善,不能“买了不用”,甚至形成闲置浪费;

二是采购环节必须合法依规,定价和品牌选择可以更多样;

三是从国有企业治理角度,“花大钱买豪水”的方式不符合市场规律。

  

此外,部分春运旅客也反映,春运期间领不到水、来不及领的现象较多。有专家建议,与其花大钱赠送不易喝到的水,不如改善车上供水服务、降低餐食售价以真正惠民。

一些旅客表示,我国铁路部门的服务质量、市场意识近年正在改善。对发放免费水的标准和必要性,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听证机制,听取消费者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采购、招标的透明度。

(来源:新华社)

实习生丨李莹莹

编辑丨杨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kc/141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