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抓住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如何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套用,因为,商务英语学科与众多学科交叉,必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还有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和外部性。复杂性表现在,国际化知识信息量大,交叉性明显,学习者掌握众多交叉信息难度很大。外部性表现在,商务学科知识不断从外部进入体系,形成核心知识内涵。
基于《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期嘉宾刘法公教授将就如何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深入研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阐述与分析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能够帮助消除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核心任务的顺利完成。
Q
Youmayask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与该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配备方面如何创新理念?
A
刘法公教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与该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中国商务英语界几代人历尽艰辛,不懈努力,年才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专业,代码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设立是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必然。近10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对我国高校英语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与语言技能单一的高校英语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商务沟通与实践的现实需要。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综合化、能力复合化和培养融合化符合新时代英语类人才的素质培养特征,是大势所趋。传统的英语专业虽历史悠久,但受培养目标所限,学科外延狭窄,学生很少接触国际商务知识,商务沟通能力弱,难以直接进入商务领域从事专业工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进入国内外经济流通领域工作为己任,合格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直接从事“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领域的商务英语复合型工作,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这三个交叉学科的应用能力保障学生胜任未来的商务工作。
年下半年起,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下设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专家在反复研讨论证、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共同起草制订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的“培养目标”与实施多年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有着显著差别,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深入研究,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即将发布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育部规范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办学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的“培养目标”是: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商务实践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英语人才。
培养目标的变化和丰富,注定了商务英语专业不是传统“英语专业”的别名,而是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全球贸易和对外开放的特殊需要而培养英语专门人才。从知识要求上看,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有本质区别,前者既要系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跨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人文社科以及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领域的基本理论,而后者主要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知识。由此看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能适应国际化应用领域的各项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凝聚了商务英语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但如何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却并非易事,需要商务英语各开办院校的教师们长期研讨和反复实践,才能摸索出体现各区域发展特色和各高校学科优势的培养方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固定的,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路径和模式可以呈多元化状态。各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学科优势、学校特色、师资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等情况,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这个核心任务,差异设计课程体系,增减课堂语言基本功训练与社会商务实践的比例,突出培养特色,最终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毕竟,本专业开办历史尚短,经验不足,目前可供本专业齐享通用的办学经验和目标实现模式甚少,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构建“千人一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模式,那样又会走上人才培养模式化的老路。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悉心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出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模式。
刘法公,男,年12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英语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年获曲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年获南开大学现代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年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汉英比较与翻译专业博士学位。年8月至年8月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留学,攻读语言学和国际贸易英语。年起先后获得“山东省教书育人模范”、“山东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长期在高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和科研,科研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和实用翻译研究,成绩显著。已在外语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全国外语类核心一级刊物论文9篇,全国外语类核心二级刊物论文31篇;已出版专著5部、教材13部,译著4部。专著《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年获第13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学术进步奖;专著《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于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近年编写的商务英语教材有3部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资助项目,被全国多所高校采用。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排名第二),主持过国家教育部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横向科研课题5项。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商务英语研究会浙江省商务英语协会会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专家;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ks/1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