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卦小编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教育部回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讨论,顿时冲上了热搜第二!
于是,好信儿的八卦小编立马找到了教育部的具体原文!快来往下看看吧!
教育部网站9月23日公布对“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答复显示:
根据规定,外语课时占比为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长春小学英语课时有啥变化?
那咱长春的英语课时到底有没有减少?八卦小编之前也打听了一番,据家长爆料部分小学的英语课时都有减少,像省二高新、远洋、赫行实验学校都变为了一周1-2节英语课。
而像力旺、中海的课时则没有变化~
八卦小编也就一些问题采访到了一〇三教育集团实验学校的黄皓老师,黄老师从教11年,是一年级学年组长,英语组备课组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问今年全市小一的英语课时有什么新变化,新要求,新政策,对比往年真的减少了么?黄皓老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原则上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但是不代表英语学科不重要,因为中考和高考仍然再考,分值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问不少妈妈担心孩子英语基础打不好,但英语还是作为中考科目,算作总分的,老师有什么建议?黄皓老师: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学习主要以听说为主,根据我们的英语教材的设置,里面加入贴近生活的对话、儿歌等,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学习规律。只要学生跟住老师的步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读多听,家长配合好老师,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就不用出去再额外学习。问一〇三教育集团实验学校教学经验丰富,对于年秋季实行新课标学校有哪些做法黄皓老师:我们学校针对各个学年学生的特点,一直在做的就是孩子每天回家的课后听读和背诵。老师还会在群里进行相关的一对一点评,也根据一个月读书次数给予孩子小奖励来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很高,还有很多同学甚至在过年三十儿晚上都在进行阅读活动,这也说明孩子把朗读背诵当做了一种习惯。我们也在每学期各个学年布置相关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趣配音活动,我们在疫情期间布置的这项活动,孩子们主动性都很强,孩子的配音生动,道具制作的也精美,特别是有些家长给孩子视频做的后期让我们英语组教师赞不绝口。这些能为孩子英语学习提供帮助的,我们所有英语老师还会继续坚持做下去
看完黄老师所讲的内容,家长们应该收获了很多吧~
这两天八卦小编准备征集一波课程表,等素材收集够了,就好好给家长们说说英语课时的而事儿~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部的答复原文吧~
答复全文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01
一、关于“用英语教学降下来的时间,去增加或者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让孩子们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去接触到我们的中国文化,从小就增加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什么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设计。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进行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明确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中小学课程形成了以统编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2+N”学科结构安排。
2.以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为重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为落实《指南》要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教材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语文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主要载体有汉字、书法、传统节日等;
道德与法治鼓励学校开展传统节日、服饰、建筑等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
历史注重通过让学生了解甲骨文、都江堰工程、“四大发明”等,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艺术引导学生欣赏剪纸、皮影、年画等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体育与健康专门设置“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课程内容;
物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铁器制造技术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中编排《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著名篇目;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引用《礼记》《荀子》《格言联璧》等古代典籍,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
历史教材中通过介绍引用《史记》《汉书》等,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思想政治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教材中通过引述“邯郸学步,失其故行”的典故,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美术必修课程要求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书画和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创作观念及文化内涵,并能够综合运用;
物理必修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和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此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体验。
3.马工程重点教材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戏曲史》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中,结合各学科实际,从历史、文学、美学等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中华优秀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脉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宝贵经验。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考。重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
近年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02
二、关于“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在考试中占分比重。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没必要占用那么长的时间,重视到甚至有点畸形的程度”和“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不再以考高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口语对话、生活运用为主”的建议
1.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年版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2.根据中央要求确定外语考试比重。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中小学课程培训及实施指导,组织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工作,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高校教材管理办法等落地实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教育部
年8月7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lt/1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