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教材,读物千千万万,但是有一套书,不要错过,那就是西南联大英文读本。
这套书自从出版以来,在广大的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英语读本类书籍长年排名第一。
我们来看看这一套书有哪些特色:
这套书成书的背景:是为了让好的教育得到传承,中译出版社将这本尘封已久的英文课本发掘了出来,并邀请多位名校教授共同将其翻译为英汉双语读本,重新取名《西南联大英文课》并出版。
与原书不同的是,原书是纯英文,新版本是英汉双语。
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当年上大一英文课的情景,有和同桌杨振宁一起上课的故事,有教这门课的老师叶公超、钱钟书的趣事,并屡屡提及这本教材。
他说:“陈(福田)先生的世俗哲学,还有他对西方文明的了解,首先体现在他为清华、联大选编的《大一英文读本》上。联大八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没有一个人不读《大一英文》,没有一个人完全不受英文读本影响,不受潜移默化作用的。”
当时的西南联大汇聚了中国当时最顶尖的名家学者,其中外文系尤为群星璀璨:有
吴宓、叶公超、钱钟书、陈福田、潘家洵
正是这些西南联大的老师,用简单朴素的英文教本,培养出了日后蜚声中国外语界的众多名家,王佐良、许国璋、周钰良等,还有众多的翻译家杨苡,许渊冲等。
主要内容:全书荟集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这些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
它大致分为文学、教育、政治三个方面。第一部分的文学作品,能唤起人心的善良和一种勇气。第二部分的教育,教会当时的学生如何脱离愚昧,指导他们受教育是为了什么。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在政治上有个正确的判断。
不同于现在外语教育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当时的英文课本,更加重视对学生品性的塑造、通识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
懂得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当时的世界;懂得如何做一个博雅之士,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抱负的人。为了热爱,为了胜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看到这里,我们就不由得感动,好的教材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让那时的联大学子,个个怀揣着报效祖国的信念,也难怪西南联大诞生了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培养的人才超过战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30年培养的人才的总和。
这些文章是这么选出来的?那就不得不提这本书的主编外文系的系主任:陈福田。
陈福田是一名比较低调的教授。他在美国长大,获得了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著名的外国语言文学专家、西洋小说史专家。年到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曾任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他把自己的见识、眼界,通过精选的一篇篇课文体现了出来。
清华大学教授罗选民是这么说的:陈先生主编的《西南联大英文课》课本(原名《大一英文教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除英语阅读技能、欣赏英语范文、西方经典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阅读这类教材,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鳞半爪的语言知识,或者猎奇的故事情节。在这里,学生知道何为教育,何为学,如何学,为谁学,如何学有所为。在这里,学生的英文能力得以加强,健全人格得以培养,精神世界得以升华。放眼当今中国之外语界,具有如此境界的英语教材恐已微乎其微。
我们来看一看里面的文章
...theopeningofschoolsforgirls,thegradualspreadofco-educationinpracticallyalluniversitiesandcolleges,theentranceofwomenintoprofessionalandevenofficiallife...Therevolutionisfarfrom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qj/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