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

观点郭英剑对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可以休矣


本文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年第3期,致谢作者郭英剑教授!

作者: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英语教育与高等教育。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英语专业一直面对来自学科内外的种种批评,这种批评始终存在,此起彼伏,交替出现,从未停止。一方面,这种批评对于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一部分批评逐渐剑走偏锋,进入了一种指责模式,有学者甚至认为英语专业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提出要停办英语专业等建议。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对当下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提出反驳,认为不能将英语专业视为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要分清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将英语专业关停并转并非正确的发展道路;应将正常的学术交流限定在学术范围之内,而不是借助媒体对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横加指责。

关键词: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新时代;批评

[中图分类号]H.1DOI:10./j.bis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10

引言

如果稍加回顾我们不难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专业建设一直面对来自学科内外的种种批评,这种批评始终存在,此起彼伏,交替出现,从未停止。平心而论,这种批评对于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两三年以来,对英语专业的批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批评,而是剑走偏锋,进入了一种指责模式,有学者甚至认为英语专业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并提出要停办英语专业等建议。

我主要针对近年来对当下英语专业的不当批评提出反驳,认为不能将英语专业视为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要分清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将英语专业关停并转并非正确的发展道路,不应借助媒体对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横加指责。

一、英语专业:该不该面对这样的批评

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语专业就开始面临质疑、批评与苛责,几乎从未停止过。批评乃正常现象,也是件好事,正因为有了这种持续不断的批评,才使得英语专业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然而,近几年,这种批评的声音已经由学术界蔓延至社会,既有学者借助媒体发声,也有媒体人主动介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在这股批评的浪潮中,有一种批评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它偏离了既有的学术讨论的轨道,大有剑走偏锋之意;同时,这些批评大多混淆了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将两者混为一谈。

这种批评在年达到了高潮。当年,因为教育部领导在一次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对不起良心的专业”(郑雪靖,),该短语迅速成为网络热搜词。

其后,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的文章《大学英语: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文汇报》的报道《部分院校英语专业被撤、院系“关停并转”,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红牌榜”?》(樊丽萍,)以及网传的一系列文章与报道对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进行反思、批评与责难,可谓“几石激起万层浪”,他们在文章和报道中提出的英语专业属于“对不起良心”的专业的说法,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郭英剑,a:)。

如果稍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章或报道大体上持有如下观点:

第一,它们大都认为,英语专业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有趣的是,全国总计12个学科门类超过家本科专业,未见有其他一家站出来承认自己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唯独有我们英语专业的学者站出来“认领”这个“罪名”,并且随后被媒体追捧,引起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zx/142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