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

武汉创新文化调研行光谷企业家走过创新路上


这是三个有关“追梦”的故事。

79岁的冯裕才清楚地记得,40多年前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自己决心投身数据库领域时是怎样的坚毅;

73岁的谢元德至今常常忆起,年,盛隆电气的新厂房在光谷投产时的机器轰鸣;

70岁的吴信才也没有忘记,年,他率领团队正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实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时的心潮澎湃……

来这里创新、从这里追梦、在这里成功,这是三位“70”后企业家与光谷共成长的故事。从激光和光通信起步,“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一路走来,无数追梦者在这里汇聚,筑梦逐梦,不负韶华。

为了关键技术不仰人鼻息

几万行的程序自己一行行地写

在华中科技大学南一楼中厅,一块金属牌匾引人注目: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研究所。

这里是知名数据库企业达梦的前身,也是冯裕才梦想启航的地方。

年,组建不久的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偶然得知这一消息,正在长沙工学院(后改名国防科技大学)数学系任教的冯裕才心动了,随即毛遂自荐。这一年,这位后来成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先行者从岳麓山来到喻家山,开始了与计算机的不解之缘。

“我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真正决心投身数据库研究,也是一次次的机缘巧合。”冯裕才回忆起40多年前的点滴。

达梦数据库近期发布的一体机

年,来到武汉的冯裕才被派往武钢学习先进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学习期间他得知,外方技术人员在撤离时就地销毁了近3卡车的技术文字资料,“这件事让我们深感刺痛,也由此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不能仰人鼻息,必须自主研发”。

两年后,冯裕才从一位外国学者口中第一次接触到“数据库”的概念。孤身一人起步,他靠着仅有的少量英文资料,边学英语边翻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

“研发数据库没什么窍门,我们只是比别人提前做了这件事。”年,冯裕才带领团队开发出的首套国产数据库原型系统终获成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数据库研究走上正轨,也受到更多重视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zy/191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