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引导孩子眼睛向前看,憧憬未来,充满正能量;法官则要让当事人向后看,回到纠纷产生的背景中,不断解剖阴暗面。”胡冬华说,老师和法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职业。
年,胡冬华从高中英语老师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法官。
17年间,胡冬华主审案件余件,参审案件近千件,无一错案。一案被评为“全国法院十大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优秀案例”。他曾荣记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1次,被授予“长沙市优秀秘书工作者”“首届湖南省审判业务专家”“首届全国涉外审判业务专家候选人”“长沙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相比三尺讲台,胡冬华更钟爱那一袭庄严的法袍。在他看来,法官是会说话、能走路、有情感的法律。“厚德”方可“载法”,法官的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保障。
(胡冬华袁建斌/摄)
英语老师变身法官
胡冬华的办公室,一面墙的书柜,整整齐齐塞满了各类书籍。另外两面墙上,分别挂有一幅他自己的书法作品:“书山有路”和“含英咀华”。
这八个字,恰是胡冬华转身的注解。
在成为一名法官前,胡冬华是湖南省重点中学衡南一中的英语老师。他说,连续教了几年高中毕业班,挥舞高考的“指挥棒”,有种岗位的疲倦感。
教书育人,时常面对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纠纷,深感法律才是指路的航标。
其间,胡冬华常外出兼职做翻译,接触一批外资企业,“我时常想,自己若学国际法,懂外国法律,能够处理涉外纠纷该多好!”
胡冬华决心自学法律。
为了集中精力学习,胡冬华在宿舍门口粘贴5个大字:会客三分钟。
学生、家长和同事支持胡冬华,不常打扰。在中南政法学院读书的学生给他邮寄教科书和复习材料,引领他步入法学殿堂。
年,胡冬华以武汉市英语第一名成绩,考上中南政法学院国际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挥别坚守7年的讲台。
年,长沙市雨花区法院选调人才,胡冬华作为区第一个学法律的研究生被引进。
初入法院,从行政庭书记员起步。
“那时,书记员可以办案。”胡冬华记得,他参与办理的第一个案子是“出嫁女状告黎托乡政府案”。
年,曾菊英与城市居民李某结婚后,其户口未能迁入市区,但其原分责任田被村组收回。女儿、儿子出生后,户口也随母落在黎托乡大桥村大同组,但一直没有分到责任田。
年,李某死于车祸。曾菊英母子即回户籍所在地居住,并多次向村委会要求分配责任田遭拒,“女人既已嫁出去了,就不是我们的村民了,按照‘土政策’,责任田和村组待遇是绝对不能享有的。”
法院判决被告对原告与大桥村委会、大同组的土地使用权纠纷作出处理决定。
案子审结后,胡冬华编写了案例,登载在最高法院的《人民法院案例选》中,还写了一篇文章《嫁出去的女,不再是泼出去的水》,被湖南日报刊发。
此后,胡冬华就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喜欢分析并挖掘每一起案件背后的法治意义,尽量扩大社会效果,“我觉得这样可以体现法官的社会价值。”
“他所办理的案件,不分大案小案,件件都是精品案。查明事实清清楚楚,适用法律明明白白。”长沙中院民二庭法官张芳芳说。
年,胡冬华通过国家首届司法考试。年,其调入长沙中院,先后在研究室、民三庭、知识产权与涉外商事审判庭、民二庭担任助审员、审判员、副主任、副庭长、主任、庭长。年2月,任审委会委员。
年,胡冬华被最高法院公派到英国伦敦大学国际比较法专业就读硕士学位。他在法学领域拥有双硕士学位。这样的法官,省内并不多见。
胡冬华说,法官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保持学习的状态。年,其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
全英文调解跨洋官司
胡冬华办案,特别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因调解率高、调解有艺术性,他曾被评为“调解能手”。
年,其案件调解、撤诉率达%。调解的中美烟花贸易案件被誉为“跨越太平洋的调解”。
湖南汇通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烟花经销商之一,也是美国杰克斯烟花公司长达10年的贸易伙伴。
自年起,双方陆续产生了货款、商标权属及专利侵权等纠纷。协商无果后,湖南汇通公司将美国当事方诉至长沙中院。与此同时,湖南汇通公司也被美国当事方起诉至美国堪萨斯州联邦法院。官司打了将近一年,双方的生意严重受损。
胡冬华分析,该案涉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汇率波动时的国际贸易惯例等焦点问题,“美国当事人认为,中国法官肯定不会中立。”美国国务院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施压”,直指中国司法体制、人权保障,以及中国政府借企业之间的贸易纠纷对美国政府进行汇率政策的对抗。
接手案子后,胡冬华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杰克斯烟花公司负责人迈克尔·马瑞塔电话沟通。比对了中美相关法律,着重解释了我国的司法政策及调解制度,耐心劝说美方当事人珍惜合作关系,接受调解、摒弃前嫌、共谋市场发展。
年10月25日,迈克尔·马瑞塔、唐正武和胡冬华三人,坐到了长沙中院会议室的圆桌前。没有律师和翻译,胡冬华全程用英语调解,双方叙友情、议纷争,经过近3天的协商,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该案调解成功后,胡冬华制作了一份英语版调解协议,被最高法院评为优秀调解案件。
“这个案件彰显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赢得了外国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胡冬华认为,法官工作非常有价值。
胡冬华的英语造诣颇深,剑桥国际商务英语III级,雅思7.5分,在《中国法学》发表2篇英语论文。
法官不是“法匠”
与三尺讲台相比,胡冬华更痴迷庄严神圣的审判席。每当坐上审判席,法槌响起,胡冬华便激情洋溢、辨法析理。
年,快乐阳光公司发现长沙某些网吧以营利为目的,在未取得其许可的情况下,向网吧用户提供湖南电视台自有版权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观看服务,严重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
年4月,快乐阳光公司分别以长沙市芙蓉区男孩女孩网吧等20家网吧为被告,分案起诉至法院。
受理这些系列案件后,胡冬华开展系统调研,形成万余字的《关于网吧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其召开主题研讨会,邀请长沙市文广新局、网吧协会、市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提供影视服务的公司负责人、网吧业主、专业律师、知识产权法专家教授等30余人深入研讨。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了5条司法建议和10条司法提示。
年7月6日,长沙市两级法院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集中听证、联合调解,达成和解方案,件系列案全部以调解、撤诉方式圆满结案。
胡冬华认为,“法官不是‘法匠’,要践行能动司法理念,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法官要善于挖掘典型案例,总结审判经验,提出司法建议。”
他解释说,对于这件系列案,长沙中院不是按一般的司法实践,单个调解或判决,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审理该类案件的指导性意见,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最安全的方式,换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在“治标”的同时,达到了“治本”的效果。
此案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被评为全国法院十大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优秀案例。
其主审的涉“超级女声”不正当竞争案、《亮剑》网络信息传播权案载入最高法院案例选。
今年3月25日,长沙中院在全国试水“庭长公开课”,胡冬华开讲第一课,为全市多名听众讲授了商事审判理念和实务,座无虚席。
胡冬华结合自己多年的审判经验,系统分析近年来长沙法院商事审判工作,针对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判断、刑民交叉的处理、银行卡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民间借贷案件的疑难问题等,公开裁判思路,提出了对策建议,分享了自己的司法心得。
近些年,其组织开展“涉建工企业合同纠纷案件”“涉银行商事合同纠纷司法应对”“民间借贷纠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等多项调研,成绩斐然。
与此同时,胡冬华在湖南多家知名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对有关企业、律师等进行授课培训。将法学理论融入司法实践,并致力于从多发性案件中管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一商事案件裁判尺度,帮助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防范法律风险、增强法律意识,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人生没有哪一步是白走的。”胡冬华将自己定位为“法治的行者”和专家型法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永葆法律信仰。
“厚德”方可“载法”
胡冬华说,“厚德”方可“载法”,法官的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保障。
在其看来,审判的职能,一方面是惩治违法犯罪、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纠纷;另一方面,也是构筑法院这座抽象的、正义的殿堂。
“在法官的骨子里和言行中,要带着真心、付出真情,始终把民众强烈的公正呼声,作为司法工作的第一信号。法官在运用法律武器时,不能太冷冰冰;处理社会矛盾,要让社会有温度。”胡冬华坦言,他能容忍、理解最底层百姓的过激言辞,以宽厚的态度和他们对话。而对于故意挑战法律权威、挑衅法官,把法律当成刺刀之人,必须严肃对待,依法训诫、罚款或拘留。
胡冬华告诉记者,运用好法律的武器,要懂得刚柔并济,“有很多老百姓在我这里哭得一塌糊涂,只因为公平正义得到了维护,感动了;也有损害法律尊严、挑战司法权威的,在这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决不姑息。”
年,一位律师抢夺裁判文书签批件,一位案外人诽谤、威胁法官,胡冬华在查明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依照“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规定,提请采取罚款措施。
年3月和5月,曾任某县公安局长的案外人雷某、身为亿万富翁的李某殴打法官,分别被司法拘留12日、10日,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有理有据的不要找人,无理无据的找也没用。”这是胡冬华的口头禅。
熟知胡冬华的同事都感言,其办理每一起案件都能坚持四原则:以证据定案、不为人情困、不被金钱迷、不受舆论扰。
每当有人对案子打招呼时,他都会果断拒绝。
“不了解他的,认为他很清高、傲气。其实,这是他的原则和底线。他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笃行,近乎教徒般虔诚。”长沙中院宣教处副处长王力夫直言,胡冬华有一双智慧的“法眼”,是个爱憎分明、有司法良知的好法官,也是这个时代法官的榜样和向导,“在司法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他对不尊重法庭、辱骂法官的律师或当事人比较强势。坚守正气,站稳脚、挺起腰,在权贵、金钱、名利、地位面前不折腰。反之,他对那些坚信法律正义的底层百姓很柔情、有温度,愿意耐心、静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知识改变了胡冬华的命运。
胡冬华的老家在衡南县宝盖镇新城村石湾组,他所在的小村庄有余人。
近年来,胡冬华将自己的稿费、讲课费专款专用,按照不同标准分发给村里的学生,每人每年赞助至0元不等。从小学生到研究生,人人有份。
“读书,让我跳出了‘农门’,我希望尽点微薄之力,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家乡的孩子。”这个善行,胡冬华已坚持了6年。
如今,他成了全村的学习标杆,“在我们村里,读书风气很浓。每家每户都有大学生。”
胡冬华告诉记者,当法官这么多年,越来越感觉到:做一名纯粹的法官,值。
“一个社会向前发展,如同机器运转,难免出问题。社会很需要这样一批法官,坚守公平正义的阵地,敢当“社会医生”,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矛盾纠纷。”胡冬华希望,法官队伍也能与时俱进,“我们一起抱团取暖,一起坚守这个阵地,以捍卫公平正义为最高追求。”
白殿疯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zy/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