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的历史变迁


商务英语在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的洋务运动,那是中国开始第一次对外开放。由于当时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商业英语开始出现需求和流通。据考证,京师大学堂开设的《富国策》就是基于内容的“经济英语”,晚清的师熟堂采用《华番贸易言语通晓》开展贸易英语教学(莫再树,)。年新中国成立后,商务英语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1)“外贸英语阶段”(-)

建国初期,中央年创办了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开设了第一个系——外贸英语系,培养新中国的外贸干部。为了满足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当时,全国就成立了数所外贸学院,直属国家外经贸部,如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贸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天津外贸学院(现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入校毕业获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外派到各国担任商务和经济参赞,或分配到国有外贸公司,代表国家与各国开展外贸生意和进出口业务。那时候,外贸带有很浓的国有和计划经济体制色彩,“外贸英语”的概念恰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烙印。

(2)“经贸英语阶段”(-)

年,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倍增,外贸不再是国家垄断行业,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二十多年。在这个时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和文件,鼓励个人和民营企业扩大经贸业务,个体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老百姓都可以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了。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贸英语的发展。经贸英语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对外贸易领域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外贸学院也将校名改成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英语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3)“商务英语阶段”(-)

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开始深度融入全球化。我国履行WTO入世承诺,商务活动、人员交流、资本流动在全球加速,商务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旅游、金融、交通、电信、教育等各行各业开放使得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和教育部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我国对国际贸易投资、跨国经营管理、海外市场营销、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类人才需求强烈,现有从业人员存在复合性低,外语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等现象。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懂法律、通经贸,会外语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名律师当中,能开展跨国诉讼业务的人数不足50人(文秋芳、苏静、监艳红,:4)。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正是应对这种挑战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

(4)“新时代商务英语阶段”(-)

党的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的继续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主席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可以预见,面向开放经济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产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中国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将会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ks/134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