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杭州市中策职业


这样可以让你赶快起床进入好的状态哦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46662.html

发挥行业集团优势建设全国一流名校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名校建设单位,荣获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称号,最近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所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校长高志刚是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自年开办以来,以“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奋斗精神,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弄堂学校蜕变成为办学实力雄厚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誉为杭城“新型劳动者的摇篮”、职业学校的“领头雁”。进入“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办一所“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浙江一流、杭州情怀”的名校作为办学愿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人才驿站。

中策学子风貌

一、管理基本情况:“四高”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紧抓杭州“后G20、前亚运”时期打造世界名城的历史机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助推餐饮和地铁产业为支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办学模式高站位、专业建设高规格、制度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

1.办学模式高站位:实施行业职教集团

年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首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杭州中策职校教育集团”,以学校为龙头,杭州雷迪森酒店、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等五家著名企业加盟,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环节进行有机联结,探索以“名校+名企”为特色的集团化、示范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依托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拥有70余家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协会驻校、企业驻校、鉴定站驻校、名师驻校、基地驻企、教师驻企的“六驻”深度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企业前沿技术、岗位培训、师徒结对、实习生管理等多方数据共享。

2.专业建设高规格:打造示范骨干品牌

学校准确把握杭州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之城、互联网信息化之城、先进智造业之城的特点,立足培养跨界型、前瞻性的人才,围绕行业产业前沿发展新动态,共开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电气运行与控制、环境监测技术、商务英语五个主体专业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音乐四个辅助专业,形成“五主体四辅助”的专业布局。其中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是国家级示范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是省级骨干专业,环境监测技术是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商务英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是市级示范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音乐是学校特色专业,形成“国示范+省骨干+市示范+校特色”的合理专业梯队。

全面推行“10步开发”流程,提升九大专业建设水平。各专业建设均完成10个步骤:调研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梳理教学项目、建设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模式,最终形成全校系统、前瞻的人才培养方案。十步流程获得同行高度认可,并辐射到省市兄弟院校。

3.机制建设高水平:引入ISO质量认证

学校于年引入企业ISO质量认证,建立标准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务处、专业部、教科室、督导室等职能部门等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十八年来每年均顺利通过ISO质量认证复审,形成学校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

在学籍管理中全面推行学分制,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成效并衡量学生能否毕业,鼓励学生走课程、走专业、走学校,允许提前毕业和分阶段完成学业,构建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四多”教育管理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专长。从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学校,到年全面实施学分制,于年培养出第一批职高“提前毕业生”,标志着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学分制成果获得市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省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

实施学分制至今有名学生获得“提前毕业学生”殊荣

4.人才培养高质量:发挥榜样标杆作用

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毕业名左右的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潜能、产业及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4”指人左右纳入优质企业订单培养;“3”指人左右参加高职考并满意升学;“2”指人左右通过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中本七年一体化升学;两个“1”分别指人左右具备海外发展的能力和人左右自主创新创业。

得益于学分制平台“多选择、宽路径、畅出口、扬特长”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涌现硕士博士生、收藏家、小发明家和职场新锐:商务英语专业优秀学子杨晓波通过职高毕业后的自学考试,成为职高里走出的博士生。音乐专业优秀学子蒋兆悦成为民间收藏协会会长,并为学校捐建三个博物馆。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优秀学子王晓斓出色完成G20峰会接待任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电气运行与控制优秀学子李剑飞在中职和大学就读7年中,获得8个国家级奖项,大学毕业后被保送浙江大学电气专业研究生。烹饪专业首届杭帮菜传承人班的学员李仪毕业三年,就获得“全国十佳面点师”“中国烹饪大师”等称号。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成为学校树立优良学风、推进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二、管理特色创新:多维育人彰显集团办学品牌

与浙江省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合作成立无人机社团“中策飞虎队”

1.协会驻校,校企融合育人

年,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迁至学校莫干校区,开启专业发展新篇章。行业能及时将最前沿的发展信息及趋势传达给学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指导学校专业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和谐发展。年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协会、杭州市化妆品协会陆续入驻霞湾校区,使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正在逐步探索与浙江省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浙江省清洗保洁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协会驻校基础上,联想职教集团、中力叉车有限公司、杭州育龙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驻校,建立“校中厂”,发挥行业企业综合优势,实现产、学、研、训与创新创业的五位一体。学校成立集培训、鉴定、推荐就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通过拓宽技能培训范围和考核工种,助推学生技能提升。

2.名师+大师,双师共导育人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年度教师考核始终坚持师德优先及一票否决制。实施教师“鸿雁”培养工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分别实施“青鸿”、“飞鸿”“博鸿”培养计划,通过师徒结对、定期培训、技能比武、跟岗挂职、专题研究五个途径,实现对教师从“青鸿”到“飞鸿”再到“博鸿”的递进式培养。教师资源充足,师生比为1:13.5,现有正高级教师3名,浙江省特级教师4名,其中1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93.6%。同时建有1个浙江省胡忠英大师工作室、1个浙江省名师工作室、2个杭州市名师工作室、1个杭州市教育科研标兵工作室。

坚持每年从行业企业聘请国家级烹饪大师胡忠英、叶杭胜等70余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80%以上具有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在五星级连锁酒店、杭州地铁公司等企业设立“企业教室”,开展“忙时实习,闲时学习”的分段式课程教学,大师帮带传教,文化课教师入企教学,形成“名师+大师”双师共导育人的新模式。

3.“六群”体系,课程精准育人

学校围绕学生内在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实践起点,直面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杭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挑战,逐步形成并完善“一体两翼六群三融”课程体系。

“一体两翼”:是指专业集群与培养跨界人才一体化,共创工学一体新机制;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外语特色教育两翼发展。“六群三融”:是学校架构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六群”指“职业体验课程群”“订单课程群”“素养提升课程群”“国际理解力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文化创意课程群”六个课程群。“三融”指所有课程建设与实施“与日常生活和社团实践活动相融合”、“与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变化相融合”、“与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相融合”。年5月《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学校的课改成果。

4.展厅+微格,环境浸润育人

学校坚持建设“三园”文化,即构建“花园式的校园、求知者的乐园、敬业乐群的家园”文化,同时进行校园环境三个升级。一是校园面貌升级,通过SIS校园整体形象设计,全面建成校园文化视觉、行为和理念三个识别系统。二是校园场馆升级,实施“一专业一展厅”建设计划,以“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为建设理念,深入挖掘校区资源,重构育人环境,建成“奖状博物馆”“会计博物馆”“烹饪艺术博物馆”等8个实物校内展厅,“调酒博物馆”、“联想科技体验馆”等6个数字展厅。三是呈现方式升级,充分利用虚实结合的数字场馆,将智慧数字展厅、职业体验和专业文化熏陶相结合,全方位发挥有形和无形的环境浸润作用。

积极探索开放式场馆的育人功能,与企业共同研发、开设选修课程。与翻翻动漫公司开设文案写作、动漫设计等课程,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无人机、3D打印、VR、AR等新技术,开发“无人机+3D打印+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设计”等融合性特色选修课,形成课程“研发链”,为学生提供“课程链”,促进学生多技能“链式”发展。

三、管理工作成效:匠星成长引领学校飞跃发展

课改专著《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出版

1.“SPF”课改,引领育人新方向

学校充分调研杭州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懂技术、能创新、会生活的跨界人才,创造性提出中策课改的理念是“SPF”,即基于选择性(Selective)、强调专业性(Professional)、突出融合性(Fusion)。“基于选择性”是浙江省中职课改的核心理念,以“选择性”为核心增强学生的自主权,是学校“跨界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强调专业性”指课程体系要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首岗胜任”的培养目标。“突出融合性”指课程体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ks/152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