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吟诵是汉诗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在有基础理解的情况下,带着通感的情思吟出长调的自我舒怀。四声对五音又朴素的揭示着上古音乐,玄妙非常的产生机制。
那么汉字的四声“平上去入”在发音时,形成的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万般变化里,对古汉字的形成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小时认字,语文课本上对汉字的组成结构是这样说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形旁+声旁,其中形表意,声表音。俗语里也有: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的说法。而我常在这半边理论里挨揍!
用于矫正字词句的第一普及物《新华字典》第一版产生与年。它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习文字时的常用工具书。其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排列最前面,是大家惯于运用的检索方法。由26个拼音字母依序引导着各汉字进行千里寻踪,只要读音正确就能找到相应的字释。偏旁部首检字表弥补着不会读,知字样儿的不足之处,也能根据字形结构的组成,寻到字的个体简释。这无疑更是签署了汉字形成的断章取义条例。即:汉字是形声字,由形旁+声旁组合而成的。
众所周知,汉文字起源于甲骨文的出现。它与人们迷信鬼神有很大的关系。商朝时期,人们占卜的材料主要是以龟甲和牛骨为主,在占卜的时候,会在龟甲的背部挖出一个小坑,并放在火上烤,根据龟甲上的纹路裂痕来判断事件的吉凶,占卜后人们会将结果写在龟甲上,也就形成了卜辞,龟甲上的卜辞,完整地记录了占卜的时间、内容结果等,难道那时候的人们也开启了aoeiu的发音标识,用拼读之法,来传承几千年秘典?
其实,世界上的文字,开始均是简笔画符号来作为记事标识的,这就说明文字源发地均是以某种象形形式存在的。在几千年的文字沉骸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很多战争,迁移,融合,文字也随着历史的迁移变化万千,统治阶级要做到合理治理自己国家,就需要在思想,政策,法规,度横上采取某种可普众的形式,进行统一认知,并以某种形式推广到被统治阶级的世界里,于是文字就成了最简洁的流通方式。
象形字在一维空间里做不到一对一的直接反馈,文字就以某种能发音便可写性的拼音字母的形式出现。以大家熟悉的英语这类型的拼音性文字为例,我们在学习时首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音标,然后就是通过音标里的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相结合形成规律性的轻,重型,顺畅发音结构,产生自然拼读下就可以正确写出英语单词的易行办法。再以一个结构单元为某种元素,左右添上另一种单体结构,偶作某些微小变化,形成多元素复合音构词。
例:
1point/pint/n.观点,见解
2ap+point=appoint/pint/v.任命“ap强调有价值,就是"欣赏,赏识,增值"。与汉字的偏旁部首检字表一般,属于单一的左右结构,其含义就可想象成围着一个点做有价值的事,是不是形象的含有任命的意思?
3dis+appoint=disappoint/dispint/v.使失望diss;对…不尊敬不公正地批评;+appoint.任命,就形成了对任命之事不尊重不公平地批评,使失望就这样成立。
这是字外形的组合,而如何发音就是根据每一个元音字母在发出声音时,口腔,舌头,喉部,牙齿,声带,形成的产生共鸣声响时的整合式发音腔系。气流通过声门,冲击波产生固定震动,发出的较为恒定的声响为基调,配合着各种辅音,达到一定音律的平面组合,形成该有的直音。
我不知道西方语言之父弗迪南·德·索绪尔为何定下“语音任意性原则”,好像是为了某一样学术上的研究给出的大概齐的定义。在我眼里,就是字母发音时最标准的口腔的形态,形象的拟态化后给的符号记录。
再如i,它是开口度最小的开放性声音,发音时嘴型像一条缝隙,横向裂开,舌尖抵着下牙槽,是不是形象地表示着狭隘缝隙上的那一点的存在?而元音a,它在口腔最中央,成圆形存在,上达口腔内部最高位置,上颌顶;下抵舌头中部,发音时舌头变宽,中部呈凹型垫底。气流通过,发出开口度最大的敞亮之音,似乎就有了a的模型。如此类推,自然可以找各字母外形结构的形成来源。
在乐理知识里,汉字拼音aoeiu与英文里短元音aoeiu都可寻到相类似的发音交接点,只不过英语的短元音发音与中国上古音入声字的发音形式更贴近,其音调是短促的。元音字母有5个,a,e,i,o,u。在口腔里a处于最中央,i在门牙边上属于最前面。e在a与i之间,o,u依顺序排列在其后。
汉字=声母23个+韵母24个
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韵母a、o、e、i、u、v、ai、ei、ui、ao、ou、iu、ie、ve、er、an、en、in、un、vn、ang、eng、ing、ong
例:汉字。声母h+韵母an+声调4同时发出就形成一个音节的汉字han4。汉字组音特点,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即单音节汉字。
英语单词=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28个
单词:
英语字母共有26个,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元音字母,一类是辅音字母。其中元音字母有5个,a,e,i,o,u,其余字母为辅音字母。英语国际音标共48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将字母分类英语的26个字母分两种类型:一种叫元音字母,另一种叫辅音字母。如上图所示。
所见:我们的现代汉字识字系统就是在如此类推下形成拼读识字的。文字的沉积,丰富有趣,简而力行!
综上所述,声音型语言就是声音真实发出时,腔体内的结构部位组合产生的,突出此声音的,某种状态的,简易形象绘画。那么在世界东方与汉文化渊源很深的朝鲜语言,它有着汉字的魅力外在,为何发音与汉字不相似?
追根溯源,朝鲜文字也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因为不利于实现大众普及,裁取汉字的某些笔画,形成一种字母发音的基调,再用框架结构形式组合成型,达到即拼即写的统一体。
历史故事里朝鲜在几千年前使用的也是汉字。他们有一套读音转换系统,叫吏读。古贵族精通着汉诗文,也有科举考试。年,朝鲜世宗国王颁布了《训民正音诏》,他说:国之语言,异乎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语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惘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于是,当时就有了以郑麟趾为代表的几位大汉学家开始制造文字。汉字结构均为汉字部件,制造出的却是拼音型文字。如符号“口”为m,符号“卜”为a,合起来就是“口卜”ma。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作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许慎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他并不是指形旁表音,声旁表义,他说的是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例如“火”字,huo就是人类在模拟物品燃烧一瞬间发出声响模拟而成,再根据火苗本身跳动的形态,画出来的简易符号。延伸出来,起火的根源就是先见青烟外冒,火边站着一个人就是伙,火燃尽后剩下就是灰。
传说仓颉造字象形文字像花纹一样,如少数民族女子服装裙边的三道杠,第一道是天,第二道是地,第三道是海,就三条纹线,局域便划分明确。字就是这些线条变幻万千,形成一个个独立形象的,描绘海陆空三界生灵,所有生物及其属性的个案文字。这一点在游牧民族刻画石头上的自体文上得到体现。
以“羊”字为例:羊发音yang2,其音节结构就是羊发出的叫声“羊羊羊”。
韩书清说,在商代甲骨文中,至少有98种“羊”的写法,汉字“羊”是从甲骨文简化而来,上面两笔代表俩羊角,上下两横是四只脚,中间一横与竖则代表身躯。
从商代的“四羊方尊”、唐代的“三彩陶羊”,再到当今的年画、剪纸等,羊在生活、民俗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解字:“羊”代表美丽和美食
韩书清说,在汉字中,“羊”可代表美丽,也可作为美食,还有另外的意思,如“美”,即由“羊”和“大”组合而成,“鱼”和“羊”结合就成了“鲜”。而在流传千古的“苏武牧羊”故事中,苏武手执汉节,与羊群为伴,不辱使命。
清朝王念孙说《说文解字》是声音学。“《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黄侃:“《说文》列字九千,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不过二三”这更是强调了汉字是语音为核心构建而来!
那么《说文解字》是声音学,仓颉造字是描绘图画,它们都鉴证着汉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的事实,在没有拼音字母的年代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关于《切韵》这本书的事了。《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
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共5卷,收1.15万字。分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原本已佚,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编撰《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可见,《切韵》作为最古老认字官方书籍,已经将声训学作为传播文化,统一文字的通用型工具书流传世间。它在隋文帝开皇(公元—年)年间,战乱纷飞的隋朝出现的各族人大融合里起到了稳定时局,统一思想认知,开括华夏文明的文字统一第一局面。
没有拼音字母前,中华小朋友认识汉字都是读私塾,认字是通过口口相授之法开展的,往往在之乎者也的念叨中就将知识传达给下一代。先生手里的教科本就是基于文字型拼音字母来发文读之音的。古人的蒙学是很讲究的,3-4岁就要学会唱童谣,唱背诵《三字经》;6岁前通过以各种童谣或者儿歌形式,唱诵记忆《百家姓》《千字文》识得三千字;上学馆(即小学阶段)就要开始读经。这个阶段就是在先生指导下,用字理识字,就是用音韵文字的训诂方法来拓展识字量,以达到教千字识万字的目的。据说识字量可达八千至一万字呢!
音韵文字的训诂方法就是吟诵。它可以帮助儿童大量识字,快乐识字。它是中国文化流传千古的,古诗文学习的基础方法,值得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让有声调学说的单音节节构组字的中国汉字文化,按照汉字形成的本源思路去践行文化读音,开启另一个“唐文化”似的辉煌诗词之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wuyingyua.com/swyyzy/17583.html